杏宇平臺官網:?慰借心靈/臨終關懷病房 讓生死兩相安

圖:醫(yī)生正在與病人交流,了解其病情。\受訪者供圖
柔和的陽光透過窗戶,安靜的病房內,73歲任奶奶躺在病床上,氧氣飽和度已經開到最大,她拉著醫(yī)生的手問道:“何醫(yī)生,我還有多長時間?”“會好的,一切都會好起來的。”每問一次,吉林省肝膽病醫(yī)院紓緩療區(qū)主任何敏都不厭其煩地答道。只是病人和她都知道,不會有那么一天了。無論是紓緩療區(qū)還是安寧療護病房,都是臨終關懷病房的另一種說法。和普通病房不同,在這里,醫(yī)生將緩解預期生存期在6個月以內的病人的疼痛癥狀,減輕他們的身心痛苦。\大公報記者 盧冶
2017年,國家衛(wèi)生計生委確定北京市、上海市、長春市、洛陽市、德陽市為全國首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。如今,這里被稱為紓緩療區(qū)安寧療護病房,病房名稱中特地規(guī)避掉了“臨終”二字。
“幫我勸勸家人,不要太傷心”
在吉林省肝膽病醫(yī)院紓緩療區(qū),同層還有13間病房,有些患者的狀況甚至比任奶奶更糟。他們是正在接受安寧療護的臨終病人。未來的幾個月、幾周或是幾天的時光中,他們將在某個不確定的時刻與世界告別,迎來死亡。“醫(yī)生,請問我還有多少日子?”“醫(yī)生,我走后,幫我勸勸我的家里人,不要讓他們太傷心。”這是何敏每天都要聽到的遺言和囑托,從2016年成立紓緩療區(qū)開始,幾乎每天都有病人從她身邊離去。
紓緩療區(qū)的每個病房都有兩張床,“為了方便家屬來照顧,相當于每個病人都是‘單間’。”何敏說。病房內有電視、獨立衛(wèi)生間、餐桌,就像家里一樣,任奶奶半躺在病床上,看著電視里的節(jié)目,偶爾還會笑出聲來,她的愛人彭洪才爺爺就在一旁忙碌著,或是給老伴看看外孫女的視頻,抑或是講一講最近有趣的新聞。
“我們結婚一輩子,沒吵過架。”提起兩人的愛情故事,彭洪才不好意思地低頭笑了笑,盡管今年已經78歲了,他還是拒絕子女來這里陪護,一定要每天守在床邊。
彭洪才最后悔的是2021年老伴的那一劑化療針。“如果不是化療,我老伴平時身體還是挺好的,高高壯壯,檢查出癌癥之后,偶爾我們還能逛一逛街。”自知老伴時日不多,他的心愿很簡單,“這個世界太熱鬧了,今年是咱們結婚49載,爭取過完金婚,好不好?”
任奶奶的主治醫(yī)生告訴記者,“奶奶已經進入肺癌晚期,胸腔出現大量積液,如果按照常規(guī)的治療方法,需要給胸腔留置導管,引流積液。但是由于年紀太大,有手術風險,所以目前是選擇了保守治療,老人的求生意識很強,這跟家屬的鼓勵和陪伴有關。”
樂觀、開朗是院內人對任奶奶的一致評價,“現在啊,每活一天都是撿來的,要是能活到我金婚那天,就不錯了。”任奶奶笑呵呵地告訴記者。
然而安靜快樂的時間總是很短,每天還是會有很多難過的時候,比如翻身,比如排便。住在這里的人,生命的步伐便慢了下來,做什么事都急不得。
早上,彭洪才在護士的幫助下,把任奶奶的一側墊高,輕輕擦拭身體,然后放下,換到另一側,對于肺癌晚期患者,這一小小行動,任奶奶就要喘上好一會,才能平靜下來。露出來的半截小腿只有孩童胳膊那樣細,彭洪才滿眼心疼地說:“患病之前,她有140斤。這兩年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樣子。”
從2015年確診至今,放療、化療、手術……任奶奶經歷了長達6年的抗癌治療,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出現了嘔吐、手腳發(fā)麻、腹瀉等癥狀,然而癌細胞還是在不斷地轉移,夫妻兩人都不愿意放棄治療,直至2021年,一劑化療針之后,任奶奶癱倒在床,每晚呼吸困難,家里的小型氧機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,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夜。
不忍愛人受折磨 選擇有尊嚴“謝幕”
是繼續(xù)治療靠插管和治療儀器維系生命,還是溫和度過臨終期,任奶奶做出了選擇。“就讓我去臨終關懷病房吧,我不想折騰了,也不想死在家里,怕嚇到孩子。”從一開始拒絕,到最后咬牙同意,彭洪才心痛難忍,“這里的醫(yī)護人員告訴我,雖然不能救回我愛人的命,但是一定不會讓她的最后受折磨,有尊嚴的離開,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何敏表示,“在這個時候,人最樸實的愿望就會展現出來,不會是錢,也不會是物。通常第一時間考慮到親人,或是撐到某個特殊的日子。而我們,就會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。我們努力幫患者,盡量讓他們沒有遺憾。”
相關內容本文由杏宇平臺「成就美好生活」編輯發(fā)布,轉載請注明出處
本文鏈接: https://www.mrzoo.cn/indNews/1113.html
相關新聞:
- 杏宇平臺官網:安雅·泰勒-喬伊談夢想中的2024-09-04
- 杏宇注冊登錄:《閃亮星電音》未來“敢”水2024-09-03
- 杏宇注冊登錄:楊洋上城士八月刊封面,自然2024-09-02
- 杏宇平臺官網:荻上直子一日三餐治愈系日影2024-09-01